肝俞穴
功效
肝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道,它具有疏肝利膽,理氣明目的作用。
主治
臨床上我們使用肝俞穴治療黃疸、目赤腫痛、兩脅脹痛等證。
精準位置
肝俞穴道於後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的位置。
取穴方法
取穴的時候,病人取坐位或俯臥位,兩個肩胛下角的連線橫平第七胸椎,再往下數兩個椎體就是第九胸椎了。後正中線與肩胛骨內緣的距離是3寸,一半就是1.5寸,這樣我們就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的位置找到了肝俞穴。
取穴小貼士
取穴方法為臨床常用的取穴方法,根據長期臨床經驗總結而來,操作時建議結合精準位置取穴。
本穴的取穴方法使用了手指同身寸定位法,病人自身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。
取穴成功後,按壓局部會有酸脹感。
按摩療法
用拇指的指腹對肝俞穴進行按揉,每次2-3分鐘就可以了,可以輔助治療黃疸、迎風流淚。
針刺療法
用針灸針斜刺0.5-0.8寸,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針刺過深,以免傷及內臟,可以治療各種肝膽疾病、膽囊炎等。
艾灸療法
用艾條懸灸10-20分鐘,可以輔助治療脅肋痛、夜盲等。
刮痧療法
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對肝俞穴進行刮擦,以潮紅為度,可以隔天一次,可以治療肋間神經痛、視神經萎縮等。
拔罐療法
用火罐或氣罐對局部拔罐,留罐5-10分鐘,可以緩解脊背痛,目赤腫痛。
穴道療法小貼士
按摩時,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止暴力操作,防止皮膚損傷。
針刺療法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病人切勿自行操作。
艾灸時,及時清理艾灰,防止燙傷皮膚。
刮痧時,切勿暴力操作,以病人耐受為度。
拔罐時,應注意器具消毒,以防發生感染。
穴道配伍
肝俞穴與膽俞穴相配伍,可治療脅肋脹痛。
肝俞穴與風池穴相配伍,可治療視物昏花。
肝俞穴與腎俞穴相配伍,可治療失眠、健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