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門穴
功效
章門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第十三個穴道,也是脾的募穴,還是八會穴的髒會穴。它主治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腹瀉、嘔吐等消化系統病症;以及胸脅疼痛、黃疸、小兒疳積等其他病症。
精準位置
章門穴道於人體的側腹部,在第11肋游離端的下際。
取穴方法
取穴時,病人取正坐位,屈肘合腋,將手指放在鎖骨上窩,夾緊肘關節。此時,在肘尖平對的腹部側面位置可以摸到第11肋的游離端,此處即為章門穴。
取穴小貼士
取穴方法為臨床常用的取穴方法,根據臨床工作中總結而來,操作時建議結合精準位置取穴。
一般情況下,簡易取穴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、艾灸等養生保健時運用。
找準穴道後,按壓會有酸脹感。
按摩療法
找到章門穴,用食指或中指指腹進行局部點揉,可緩解治療腹部疼痛、脹滿等。
刮痧療法
找到章門穴,用刮痧板從上向下進行局部刮痧治療,刮1-5分鐘,可治療胸脅脹滿、腹脹腹痛等。
針刺療法
找到章門穴,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後,用毫針斜刺或者平刺章門穴,進針深度為0.8-1寸。臨床上,針刺章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肋間神經炎、胸脅脹滿、腹脹、腹痛等。
艾灸療法
用艾條在距離皮膚2-3公分處對章門穴進行迴旋灸和雀啄灸,灸治5-10分鐘。臨床上,艾灸章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炎、腹部脹滿、脹痛等。
穴道療法小貼士
按摩時,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止暴力操作,防止皮膚損傷。
刮痧時,不宜強行出痧,有皮膚病病人不適合刮痧療法。
針刺療法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病人切勿自行操作。
艾灸時,及時清理艾灰,防止燙傷皮膚。
穴道配伍
章門穴與中脘穴相配伍,可治療腹脹、腹痛。
章門穴與內關穴相配伍,可治療胸脅脹滿。
章門穴與足三里穴、太白穴相配伍,可治療嘔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