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沖穴
功效
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第三個穴道,也是五輸穴(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)里的輸穴,還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。它常用於治療中風、癲癇、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目赤腫痛、月經失調、經痛、閉經、崩漏、帶下、癃閉以及下肢(含足部)疼痛、痿痹等。
精準位置
太沖穴道於足背側,第1、2蹠骨間,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。
取穴方法
取穴時,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,由第1、2足趾之間的趾縫向足背推至蹠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,即為太沖穴。
取穴小貼士
取穴方法為臨床常用的取穴方法,根據臨床工作中總結而來,操作時建議結合精準位置取穴。
取穴成功後,按壓局部有酸脹感,或可觸及動脈搏動。
按摩療法
選好太沖穴,以食指為例,在太沖穴進行反覆點、揉,時間以2-3分鐘為宜,多數病人局部會有明顯的酸脹感。按摩太沖穴主要可以輔助治療眼科相關疾病如眼睛紅腫、疼痛;耳源性性格疾病如耳鳴、耳悶堵感;以及胸脅部疾病、黃疸等。
刮痧療法
定位好太沖穴,局部塗一些紅花油或潤滑油,然後用刮痧板的尖端進行刮拭,時間3-5分鐘,以病人耐受為度。本方法可以輔助治療口咽部疾病以及頭暈、頭痛、眩暈等。
針刺療法
選取太沖穴,常規消毒後,選取1.5寸的針灸針在局部進行直刺,進針深度0.5-0.5寸為宜。本方法可以輔助治療胸脅脹滿、呃逆、噯腐吞酸、驚風抽搐、目赤腫痛、崩漏等。
艾灸療法
定位好太沖穴,點燃艾條,進行局部地迴旋灸、雀啄灸,時間以5-10分鐘為宜。病人一般會感到局部有比較明顯的溫熱感,有的還會感覺這種溫熱感會沿足厥陰肝經向上傳導。本方法主要可以輔助改善月經失調、經痛、呃逆等。
穴道療法小貼士
按摩時,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止暴力操作,防止皮膚損傷。
刮痧時,不宜強行出痧,有皮膚病病人不適合刮痧療法。
針刺療法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病人切勿自行操作。
艾灸時,及時清理艾灰,防止燙傷皮膚。
穴道配伍
太沖穴與風池穴相配伍,可治療眩暈。
太沖穴與三陰交穴相配伍,可治療月經失調。
太沖穴與合谷穴相配伍,可調和陰陽、通行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