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健康

下廉穴

功效

下廉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,具有平肝潛陽、通絡止痛、調理腸胃的功效。

主治

頭臉部病證

頭痛、目痛、眩暈等;

腸腑部病證

腹痛、腹脹、腸鳴等;

局部病證

上肢不遂、肘臂酸痛等。

精準位置

下廉穴道於前臂,肘橫紋下4寸,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。

穴道位置

取穴方法

取穴時,病人取坐位,伸臂俯掌,先確定陽溪穴與曲池穴的位置,兩者連線的長度為12寸,在兩者連線的上1/3處,即為下廉穴。

穴道位置

取穴小貼士

本穴取穴方法使用了骨度分寸法,肘橫紋至腕橫紋的長度為12寸。

取穴方法為臨床常用的取穴方法,根據臨床工作中總結而來,操作時建議結合精準位置取穴。

取穴成功後,按壓穴道處會有酸脹感。

按摩療法

用食指指腹按揉下廉穴1-3分鐘,有助於緩解腹痛、腹脹等。

穴道療法

刮痧療法

用刮痧板的1/3邊緣接觸皮膚,從上向下刮拭下廉穴,力度稍重,以出痧為度,可調理腸腑、通經活絡。

穴道療法

針刺療法

用毫針直刺下廉穴0.5-0.8寸,局部有酸脹感,針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,可緩解治療網球肘、肘關節炎、消化不良、頭暈目眩等。

穴道療法

艾灸療法

用艾條在距離皮膚3-5公分處對下廉穴進行溫和灸,灸治5-20分鐘,每天一次,可改善腹痛、頭痛、風濕痹痛等。

穴道療法

穴道療法小貼士

按摩時,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止暴力操作,防止皮膚損傷。

刮痧時,不宜強行出痧,有皮膚病病人不適合刮痧療法。

針刺療法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病人切勿自行操作。

艾灸時,及時清理艾灰,防止燙傷皮膚。

穴道配伍

下廉穴與中脘穴、天樞穴相配伍,可治療腹脹。

下廉穴與百會穴、頭維穴相配伍,可治療眩暈。

下廉穴與肩髃穴、合谷穴相配伍,可治療上肢麻木、半身不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