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糖尿病會引起腳麻?糖尿病腳麻怎麼辦?

糖尿病出現腳麻,主要是長期血糖波動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,最好的辦法是控制好血糖,平時可以吃點營養神經的藥物,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對腳部的保護,防止發生腳部的損傷。

糖尿病腳麻怎麼辦?

為什麼糖尿病會引起腳麻?

糖尿病患者出現的腳麻現象延糖尿病繼發神經病變的表現,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經,包括中樞神經、周圍神經、自律神經(也稱自主神經)。其中,中樞神經病變相對少見,而周圍神經、自律神經病變非常多見。由於受損的神經類型不同以及病變程度不同,因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。

糖尿病神經病變特點,周圍神經系統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。

感覺神經使機體能夠感覺到內外環境的溫度、疼痛、觸摸、方位的變化刺激,使機體能夠很好適應外部環境並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,運動神經負責支配肌肉的收縮與舒張,使機體完成各種隨意動作。感覺神經病變表現:感覺神經是糖尿病人中受累最早、最多的神經。大多起病隱匿,初期病人可無明顯症狀,只是在做肌電圖檢查時發現異常(如發放神經衝動的潛伏期延長、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等)。隨者病情的進展。病人逐漸出現感覺異常如肢端麻木感、蟻行感、針刺感、灼熱感、發冷感、踩棉花感等等。感覺減退似戴手套、襪套樣感覺,嚴重者感覺走失,對冷、熱、痛的刺激毫無知覺,這種病人由於缺乏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反應。因而很容易受傷,需要格外注意自我防護。上述症狀主要發生在四肢,病變部位通常雙側對稱,最初局限於手指或腳趾,以後逐漸向上發展,症狀有日輕夜重的特點。

運動神經病變表現:運動神經主要是支配肌肉縮舒,引起肢體及臉部運動的一組神經。當病人出現運動神經病變時,由該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會出現萎縮,運動時肌無力,甚至癱瘓。比如面神經病變時可出現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,動眼神經病變可引起眼險下垂、復視等。一般情況下,患病時間越長,血糖控制越差,出現神經病變的可能性越大。但是在個別患者,即使血糖控制尚可,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外周神經病變。

糖尿病腳麻怎麼辦?

控制血糖:周固神經病變是由持續高血糖、高血壓、肥胖、高脂血症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,對患者進行降糖、降壓、降脂、減重等綜合性治療,能夠預防並控制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及發展。

調理內分泌代謝: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,糾正患者體內的代謝失調,修復神經傳導,提高神經傳導速度,改善感覺和運動神經功能,改善麻木、自發性疼痛等症狀。同時使血管栓塞再通,改善周圍血管病變。

改善微循環:通過足部中藥洗浴,消除炎症因子,增加神經血流量及神經內微血管密度,擴張血管、改善微循環,改善組織缺血、缺氧狀態,達到活血化瘀,疏通筋絡的效果。周圍神經病變與周圍血管病變同時緩解。

糖尿病腳麻平時該注意什麼?

每次穿鞋前,一定要注意仔細檢查鞋子內有無堅硬異物,以免磨損腳部皮膚導致受傷。

每晚用40℃至45℃的溫水泡腳15-20分鐘,洗腳後用乾燥的純棉毛巾擦乾全腳,以保持腳部的清潔與血液流通,避見使用電熱毯、熱水袋,也不要洗三溫暖浴、烤火爐、泡熱水澡。

日常生活中要穿吸汗性較好的棉襪及寬鬆舒適的鞋子,不要赤腳走路,以免受到意外傷害,同時要切記不要做爬山、跑步等劇烈運動。

剪趾甲時,不可剪得太深,以免損傷皮膚,造成甲溝炎感染。

什麼運動能改善糖尿病腳麻?

乾洗腿:用雙手先緊抱一側的大腿根,稍用力從大腿自上而下按摩一直到腳踝,後再從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。用同樣方法按摩另一條腿,以促進血脈流暢。

揉腿肚:以兩手掌緊夾小腿肚旋轉揉動,每側20-30 次,兩腿交換6次,以疏通血脈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。

扳腳趾:端坐,兩腿伸直、低頭,身體向前彎,以兩於扳腳趾20-30 次,可鍛煉腰腿,增強腳步力量,防止腳部無力。

搓腳:將兩手掌搓熱,然後用兩手掌搓腳心各100次,可防止足部酸痛、乏力、麻木,促進腳部血液循環。

蹬腿:入睡前平躺在床上,雙手緊抱後腦勺,由緩到急地進行蹬腿運動,每次3分鐘,然後換另一條腿,反覆8次,可使腿部血液流暢。

閱讀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