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健康

肩髃穴

功效

肩髃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,具有通利關節、通絡止痛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主治

肩、上肢病證

肩臂攣痛、上肢不遂、肩周炎、抬舉受限等;

其他

瘰癧、蕁麻疹、濕疹、癮疹、乳腺炎等。

精準位置

肩髃穴道於三角肌區,肩峰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。

穴道位置

取穴方法

取穴時,病人取坐位,屈肘抬臂,在肩峰外側緣前面較深的凹陷處即為肩髃穴。

穴道位置

取穴小貼士

取穴方法為臨床常用的取穴方法,根據臨床工作中總結而來,操作時建議結合精準位置取穴。

取穴成功後,按壓穴道處會有酸脹感。

按摩療法

用拇指按揉肩髃穴100-200次,每天堅持,可防治肩臂疼痛。

穴道療法

針刺療法

用毫針直刺或向下斜刺肩髃穴0.8-1.5寸,可以治療肩臂攣痛、上肢不遂等。

穴道療法

艾灸療法

用艾條在距離皮膚3-5公分處對肩髃穴進行溫和灸,灸治5-15分鐘,每天一次,可改善肩臂痹痛、上肢不遂等。

穴道療法

刮痧療法

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肩髃穴3-5分鐘,隔天一次,可緩解治療風熱癮疹等。

穴道療法

拔罐治療

用氣罐在肩髃穴上留罐5-10分鐘,隔天一次,可改善肩臂酸痛、風熱癮疹等。

穴道療法

穴道療法小貼士

按摩時,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止暴力操作,防止皮膚損傷。

針刺療法需由專業醫生操作,病人切勿自行操作。

艾灸時,及時清理艾灰,防止燙傷皮膚。

刮痧時,不宜強行出痧,有皮膚病病人不適合刮痧療法。

拔罐後,注意保暖,不宜立即洗澡,避免寒氣侵入體內。

穴道配伍

肩髃穴與肩井穴、天宗穴相配伍,可治療肩周炎。

肩髃穴與曲池穴、中渚穴相配伍,可治療中風。

肩髃穴與曲池穴、外關穴、合谷穴相配伍,可治療上肢癱瘓。